本文介绍: 当下,“数字化、智能化”已经不再是新鲜词汇。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企业开始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并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如今的企业数字化已经走过了成熟期,进入了深水区。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利用数据和算法来指导自身的研发和生产实践。然而,根据发布的《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报告(2022)》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万家国内企业中,仅有4%的企业达到了深度数字化的水平。
当下,“数字化、智能化”已经不再是新鲜词汇。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企业开始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并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如今的企业数字化已经走过了成熟期,进入了深水区。”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利用数据和算法来指导自身的研发和生产实践。然而,根据发布的《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报告(2022)》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万家国内企业中,仅有4%的企业达到了深度数字化的水平。这表明,在中国的工业领域,实现深度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仍然是少数,而大部分企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数字化转型挑战。因此,如何帮助这些企业跨越数字化转型的鸿沟,实现全面而深入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外因
1.政策驱动
在近年来,我国工业产值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我国正在面临着工业高投入、高能耗、高风险和低效益的困境。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先进制造”的目标,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将工业领域实体经济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二、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三、低代码在工业场景中的优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