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代码调优只是代码性能优化的方法之一,还有其他性能优化的方法,也许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对代码的负面影响(降低可读性/可维护性、引入 bug 等)也更少。性能只是众多软件质量指标中的一个,而且一般不是最重要的那个。精心调优之后的代码也只能对整体性能产生部分影响,程序架构、详细设计、数据结构/算法的选择、编译器通常比代码本身对性能的影响更大。准确地测量至关重要。
性能优化的一般策略及方法
这些都是具体的代码调优技术/技巧,或许有效,但不够系统。本文不讨论具体的代码调优技术,而是想介绍下具体代码优化技巧之上,更高层次的优化策略。比起代码级别的调优,可能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一、性能概述
1.1 软件质量和性能
1.2 性能和代码调优
a. 性能需求
b. 程序设计
c. 类和方法设计
d. 操作系统交互
e. 编译器
f. 硬件
g. 代码调优(Code Tuning)
二、代码调优
2.1 二八法则
a. 优化哪里
b. 谁来优化
2.2 常见误区
误区 1: 代码行数越少,程序越快
误区 2: xxxx 写法很很可能更快
误区 3: 从一开始就写要出“快”的代码
误区 4: “快”和“正确”同等重要
2.3 什么时候去调优
2.4 编译器优化
三、导致性能问题的常见原因
3.1 常见性能问题元凶
a. 输入/输出操作
b. 缺页
c. 系统调用
d. 解释型语言
e. 错误
3.2 常见操作的相对开销
四、测量
测量要准确
五、迭代
六、调优一般方法
七、总结
7.1 检查清单
7.2 代码调优方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