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缓存是一种临时存储数据的技术,用于在后续请求中快速获取先前检索或计算的数据,从而加速访问速度。在计算机系统中,缓存可以出现在多个层次,包括硬件缓存、操作系统缓存和应用程序级别的缓存。这种机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存储一些计算结果或频繁访问的数据,减少对更慢的存储系统(如数据库或磁盘)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其实缓存是相对的概念比如拿读取速度排序:CPU寄存器 > 内存 > 硬盘 > 网络速度快的设备,可以作为速度慢的设备的缓存最常见的是,使用内存作为硬盘的缓存(redis定位)
1、Redis最主要的用途
2、什么是缓存?
2.1、此处介绍一下浏览器的缓存
3、为什么mysql等数据库慢呢?
3.1、为什么说关系型数据库性能不高?
3.2、为什么要引入redis,而不是全部的查询操作都经过mysql呢?
4、如何提高mysql能承担的并发量?
5、如何知道哪些数据是热点数据呢?
5.1、定期生成
5.2、实时生成
5、通用的内存淘汰策略
6、redis中内置的淘汰策略
7、缓存使用注意事项,缓存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专业术语)
8、缓存预热
9、 缓存穿透
10、 缓存雪崩
11、缓存击穿(缓存瘫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